喉癌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喉癌占耳鼻喉科惡性腫瘤的11-22%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性別:男;女=7:1-10:1。年齡:50-70歲發病率最高,近年來喉癌發病率呈增長趨勢%。死亡率:2/10萬-4.4/10萬。
一、病因
1、吸煙:喉癌的發生與吸煙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絕大多數喉癌病人都有長期吸煙史,同時吸煙的總量與腫瘤的發生呈正相關,據統計在60歲以上的病人中,吸煙病人喉癌的風險是非吸煙病人9倍,長期被動吸煙亦可致癌。
研究表明吸煙誘發喉癌的機理是:香煙煙霧中的主要致癌性化合物為多環芳香烴(PAH)→進入人體后在芳烴羥化酶(AHH)作用下→激活為性質活潑的終致癌物與細胞中的DNA、RNA、蛋白質等大分子→發生共價結合使細胞中的基因物質發生變異→最終導致癌變。
2、飲酒:飲酒者病人的危險度是不飲酒的1.5--4.4倍,吸煙與飲酒共同存在則會產生相加或重疊的致癌作用,已有報導重度吸煙伴隨飲酒的相對危險度是單純吸煙及單純飲酒之和的1.5倍。
3、空氣污染:生產性粉塵或廢氣如二氧化碳、鉻、砷、鉛等長期吸入可致喉癌。
4、病毒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與喉癌的發生可能有一定關系,HPV的DNA解聚后進入人類喉上皮細胞的DNA而引起惡變。
5、喉癌癌前病變:喉白斑病原菌和厚皮病,成人喉乳頭狀瘤,在吸煙、飲酒,有害氣體刺激等外界因素影響下,最終導致癌變。
6、性激素:喉癌病人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喉癌病人血清中睪丸酮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而雌激素水平則下降,動物試驗證明,切除雄鼠睪丸后,腫瘤生長受到抑制。
二、病理:90%以上為鱗狀細胞癌,原發于聲門區的喉癌多為高分化或中分化鱗癌,預后較好。
三、臨床表現:
1、聲嘶:早期為發聲易倦或聲音嘶啞,無其它不適,常未引起重視,多誤認為感冒、喉炎,特別是以往有慢性喉炎者。因此凡40歲以上,尤其男性,聲嘶超過3周,經發聲休息和一般治療不改善者,必須到醫院作喉鏡檢查。此后,聲嘶逐漸加重,可出現發聲音粗、啞甚至失音。
2、部不適及異物感:聲門上型癌早期
3、咽痛:腫瘤向深部侵犯,初為間隙性疼痛,繼而持續性疼痛,并引起同時反射性耳痛。因咽痛而至吞咽困難。
4、咳嗽及咳血:多于聲門下型癌及會厭癌。刺激性咳嗽、咳血。
5、呼吸困難:喉部是呼吸的通道,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可阻塞喉腔引起呼吸困難,加之腫瘤可侵犯環杓關節引起一側或雙側聲帶活動受限或固定,更加重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常為喉癌晚期癥狀。
6、頸部淋巴結腫大,聲門上型淋巴組織豐富。
四、治療
治療方法的選擇應從多方面考慮,例如腫瘤的原發部位、擴展范圍、腫瘤的組織學特征、病人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有無頸癌淋巴結轉移、病人能否定期隨診等綜合考慮后再決定其治療方案。
1、放射治療:根治性放療僅適用于早期喉癌,輔助性放射,病變范圍廣泛者,術前或術后輔以放療,多主張術后放療。
2、手術治療:
(1)垂直半喉切除;
(2)水平半喉切除;
(3)全喉切除;
(4)全喉切除+頸淋巴清掃
3、化療:輔助化療是全身性治療措施,其目的是抑制或殺死術后殘留的癌細胞,有助于控制在手術前就已經存在的微小病灶轉移。
4、免疫治療卡介苗、轉移因子、干擾素及中藥等治療。
五、預后:影響喉癌治療效果的因素是病人年齡、腫瘤原發部位及生長方式、局部擴展情況及有無頸淋巴結轉移,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病變范圍。早期喉癌,無論采取手術或放療,都可能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文獻報導早期喉癌5年生存率接近或超過90%,晚期喉癌多主張采用手術、放療和化療等綜合療法,其5年生存率仍可達60%以上。喉癌為全身惡性腫瘤預后最好的疾病之一。
六、注意事項:
(1)戒煙 吸煙不僅害己也害他人;
(2)戒酒,尤其是高濃度白酒
(3)防止有害氣體刺激;
(4)早期發現、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