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定義: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增加≥3次/日,或排便性狀改變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WHO估計,全世界腹瀉發生約30~50億次/年,死亡500~1000萬/年。我國8.36億人次/年,l~2次/年/人。因腹瀉死亡者,1歲以內居死亡原因第5位,1/u4歲兒童居第2位。腹瀉的家庭護理
一、出現腹瀉后,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留置糞便標本送醫院化驗檢查,以查明腹瀉原因。如果腹瀉伴有發熱、重度失水的,應及時補充水份,住院進行治療。
二、腹瀉病人應注意飲食的配合??偟脑瓌t是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低油脂的食物。急性腹瀉伴有嘔吐的,如急性胃腸炎,應該禁食一天。病情較輕者可以吃流汁、半流汁食物,如米湯、稀飯、面條,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三、病人在治療期間要多喝水,最好是喝淡鹽水、果汁,以防止病人由于腹瀉出現脫水現象。有脫水表現的,可以口服糖鹽水,具體配方是8啤酒瓶蓋糖(即
40克),1啤酒瓶蓋鹽(即3.
5克),混合加入2啤酒瓶的白開水(即1000毫升)
混合溶解。如果病人由于腹瀉出現了皮膚發皺、缺乏彈性、眼窩下陷等癥狀,要考慮送醫院注射葡萄糖。
四、腹瀉病人要注意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和腸蠕動次數。另外要注意病人的腹保溫,受涼會使病情加重。
五、對腹瀉頻繁的病人要注意肛門護理,便后應先用吸水性強的軟紙擦試,再用熱毛巾試干凈。如病人肛門發紅,可涂少量軟膏類抗菌素。另外,要搞好家居衛生,管好病人的糞便,不吃不干凈的瓜果、蔬菜和腐敗變質的食物: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對病人用過的餐具、便器、臥具都應該消毒,以避免疾病的傳播和流行。
六、飲食治療目的
預防并糾正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供給充足營養,改善營養狀況。避免機械性及化學性刺激,使腸道得到適當休息,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復。
七、飲食治療原則
1、急性腹瀉飲食治療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瀉期需暫時禁食,使腸道完全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
2)清淡流質飲食:不需禁食者,發病初宜給清淡流質飲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湯、薄面湯等,以咸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產氣的流質飲食。有些患者對牛奶不適應,服牛奶后常加重腹瀉。
3)根據病情調整飲食:排便次數減少,癥狀緩解后改為低脂流質飲食,或低脂少渣、細軟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爛面條、面片等。
4)飲食選擇:腹瀉基本停止后,可供給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或軟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條、粥、饅頭、爛米飯、瘦肉泥等。仍應適當限制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漸過渡到普食。
5)補充維生素:注意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補充,如鮮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湯等。
6)飲食禁忌:禁酒,忌肥肉,堅硬及含粗纖維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點心及冷飲等。
2、慢性腹瀉飲食治療
1)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
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并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捎檬澄镉惺萑?、雞、蝦、魚、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面、粥、爛飯等。
2)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并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
可供給蛋白質
100g/d左右,熱能10.46~12,55MJ(2500~3000Kcal)
3)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