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人民死亡的第2-3位原因。近20年間在死亡構成比中從12.6%上升至17.9%。死亡率增加近30%。宮頸,鼻咽,食管痛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其他多種癌則均上升。肺、肝、胃死亡率分別上升147.4%、62.4%和28.8%。胃、肝、肺、食管癌仍是死因中前4位腫瘤,占癌亡的74.3%。予計今后20--30年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會呈上升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老齡化、吸煙、生活方式城市化、工業化和環境污染有一定的關系。予防方面有三個層次:
1、減少致癌性曝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戒煙,合理飲食,少食脂肪鹽,不食薰臘或霉變食物,多運動,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減肥。
2、險斷癌變過程,針對性干預,化學預防,比較費錢且難以堅持。預防注射。3。發現和治療癌前期病變,及時治療早期癌。肺癌
原因:75—90%與吸煙有關,包括被動吸煙。放射物質,化學物質。大氣污染(油煙、煤煙等)癥狀:持續性咳嗽、氣促、胸痛、反復發作的肺炎、咯血。晚期有乏力、聲嘶、體重減輕和出現胸水,診斷:痰細胞學、胸片、CT、支纖鏡活檢,治療:早中期病例可手術,但3/4的病者因發現太晚或因肺功能太差不能切除。放化療可以起姑息作用。
肝癌原發性肝癌與乙型(丙型)肝炎有關,黃曲霉毒素也有一定的關系:
癥狀:腹脹,肝區疼痛。乏力,納差,腹塊,黃疸、腹水;
體征:肝大或小,肝區腫塊,蜘蛛痣,腹水,黃疸;
論斷:查體、B超、乙肝全套、肝功能、AFP,CT;
治療;早期和中期都司手術,晚期可行介入(栓塞化療)或射頻冷凍治療。
食管癌與霉變食物、過熱食物、少新鮮蔬菜水果、食管慢性炎癥有關。有明顯的地域分布。
癥狀:進食梗阻感,食管內異物感呈進行性加重。胸骨后疼痛或悶脹不適。
體征:消瘦,或無陽性體征;
論斷:食管拉網細胞學、食管鋇餐、食管鏡活檢;
治療:早中期可手術,晚期放化療、介入放置支架。
胃癌與慢性炎癥(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有關,霉變食物、高鹽、少新鮮蔬菜:
癥狀:上腹部飽脹,食欲減退、腹部腫塊、腹水、貧血。
體征:上腹包塊,鎖骨上淋巴結大、腹水均為晚期表現。
診斷;氣鋇雙重造影,胃鏡活檢。
治療:早中期可手術,晚期化療。
大腸癌與飲食可能有關(過多紅肉、脂肪、少纖維),長期便秘。有遺傳性:
癥狀:腹部隱痛,大便習慣改變,腸梗阻征,便頻、便血或粘液血便。
體征:腹脹,腹塊,腸型,直腸指診捫到腫塊。
診斷:直腸指診,大便潛血,鋇灌腸,纖維結腸鏡活檢。
治療:早中期可手術。晚期為了改善癥狀也可行某種手術。肝轉移灶可切除、介入栓塞化療、酒精注射等。
乳腺痛與遺傳,雌激素、高脂肪紅肉飲食等有關:
癥狀:乳房腫塊,早期無痛,乳頭溢液(血),晚期有潰爛,惡臭,骨痛,黃疸、胸水、呼吸困難等。
體征:乳房腫塊,局部或乳頭凹陷,皮膚色澤改變,桔皮樣,乳房大小不對稱,乳頭不在一個平面。乳頭溢液或血。腋窩,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腫塊潰爛等。
治療:早中期可手術切除,晚期也可行姑息切除改善癥狀。進行放、化、激素等治療。
鼻咽癌:
與EB病毒感染有關,有遺傳因素。
癥狀:鼻涕帶血,鼻塞,耳鳴,聽力下降,頸部淋巴結腫大。頭痛,復視,視物模糊,眼肌麻痹,吞咽困難。
診斷:后鼻鏡,纖維鼻咽鏡檢查,頸部檢查。VCA-IgA(EB病毒殼抗原免疫球蛋白),CT,活檢。
治療:放射化療。
常見痛癥的警惕信號:
1、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
2、進行性吞個咽困難;
3、不明原因的厭食和體重減輕:
4、久泊不愈的咳嗽痰中帶血;
5、無痛性血尿;
6、偏頭痛伴反復鼻涕帶血:
7、不規則陰道流血;
8、大便習慣改變;
9、經久不愈的潰瘍;
10、黑痣突然增大變色或潰爛。
保持身體健康要點
1、戒煙;
2、少飲酒;
3、不食霉變食物;
4、低脂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5、改掉不良嗜好;
6、保持良好工作和生活環境;
7、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