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晚,由湘雅醫院內科學教研室舉辦的“內科疑難病例討論會”第五十五期在新醫療區二樓一會議室舉行。會上,來自呼吸科、腫瘤科、檢驗科、感染控制中心、內分泌科等專家們圍繞“肺病變、背部膿腫查因”這一病例展開熱烈探討。
湘雅醫院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潘頻華教授擔任主持,醫院各學科臨床醫師、住院醫師及進修醫師共100余人到場聆聽。
呼吸科秦嶺副教授為我們分享“肺病變、背部膿腫查因”這一病例?;颊邽橐晃?9歲女性,因咳嗽、氣促,發現背部腫塊6年、咯血5年,并且3個月內癥狀逐漸加重,輾轉兩家醫院后就診于湘雅醫院呼吸內科。PET-CT示右肺惡性病變可能,自服潑尼松20mg/天,服2天停2天,背部腫塊疼痛較緩解,為求系統診治,門診以“右肺病變:腫瘤可能”收住入院。
入院后完善肺部增強CT、全身SPECT檢查、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后,給出“慢性病程,既往無免疫宿主抑制及缺陷,四月初至今有間斷口服糖皮質激素史;臨床表現咳嗽、氣促、胸痛、咯血;體查慢性病容,消瘦貧血貌,右側背部包塊,右肺呼吸音低,叩診實音;輔查肺部CT:右下肺實變,雙肺多發結節(右肺為主),PET-CT考慮惡性病變可能大;背部病變病理考慮慢性化膿性炎。全身SPECT檢查胸椎、肋骨質代謝異常,懷疑為感染性病變,骨轉移瘤待排;積極抗感染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等病例特點。內科住院醫師程小蕓醫師等踴躍發言,就自己的觀點展開了激烈討論。
最終,秦嶺副教授闡述結論:在進一步完善肺部病變,完善肺部增強CT,予CT引導下肺穿刺活檢,送病原學檢查后,背部膿腫再次穿刺送病原學檢查,頭部磁共振腦室旁白質高信號(可能為血管源性),考慮患者為肺分枝桿菌感染(右肺 膿腫分支桿菌),皮膚諾卡菌?。ㄓ覀缺巢磕撃[)臨近骨組織播散感染可能。
會議特邀湘雅醫院呼吸科蘇曉麗教授、腫瘤科曾珊教授 、檢驗科鄒明祥教授 、感染控制中心李春輝教授、內分泌科王敏副教授等專家進行點評。這個病例五位專家給我們相應的科室做了一個系列詳細的闡述,讓我們學習了解很多各??频呐R床知識。
主持人內科教研室副主任潘頻華教授告誡現場青年醫護工作者,要注意觀察復查,要動態觀察。大內科疑難病例討論將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讓全國相關領域的老師們和同學們共同受益,同時也把湘雅的教學理念與全國的通道們共同分享。整場討論氣氛熱烈,大家紛紛表示討論啟發了思路,擴展了知識,從中受益良多。
湘雅醫院內科每月第三周周二晚上將聯合診斷學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定期舉辦“湘雅醫院內科疑難病例討論會”,以整合各科優勢、增強青中年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住院醫生對各科疾病的診斷手段方法,最終讓更多病人受益。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訂閱號
官方微信服務號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