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雷光華教授、曾超教授團隊的臨床研究原創成果“Population-based metagenomics analysis reveals altered gut microbiome in sarcopenia: data from the Xiangya Sarcopenia Study”在肌少癥領域頂級期刊《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IF 12.063)以“原創論著”形式在線發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骨關節退變與損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王伊倫醫師為論文單獨第一作者,雷光華教授、曾超教授和魏捷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哈佛大學張余慶教授、加州大學Nancy E. Lane教授以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吳靜技師、楊拓醫師、李嘉添博士生和何虹毅博士生為論文重要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為第一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臨床研究重點項目等資助。
肌少癥是一種以骨骼肌質量下降和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的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我國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4%。肌少癥可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并升高跌倒、骨折甚至全因死亡風險,但其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基于團隊自主建立的自然人群隊列“Xiangya Sarcopenia Study/湘雅肌少癥研究”,首次探討了腸道菌種分布特征與肌少癥患病的相關性,明確了其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的菌種及相關代謝通路,為進一步闡明肌少癥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思路,為后續探索疾病防治新靶點提供了理論依據。
自然人群隊列是明確疾病危險因素的最佳研究類型(Lancet, 2002, 359:341-5),雷光華教授、曾超教授帶領團隊基于嚴格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率先建成了我國肌少癥領域穩定隨訪的大樣本自然人群隊列——湘雅肌少癥研究,國際命名為Xiangya Sarcopenia Study?;诩{入的同質性人群可探討肌少癥的自然變化軌跡和危險因素,對我國肌少癥防治研究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截止目前,該團隊基于自主建立的“湘雅自然人群隊列”已取得6項臨床研究成果,分別發表于專業領域頂級期刊Arthritis Rheumatol(IF 15.483,2篇)和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IF 12.063)以及權威期刊Arthritis Res Ther(IF 5.606,2篇)和J Nutr Health Aging(IF 5.285)。
雷光華教授帶領團隊一直致力于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防治與轉化醫學研究。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近年來主持國自課題6項(含重點項目和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通訊作者在JAMA(IF 157.335)、N Engl J Med(IF 176.079)、Ann Intern Med(2篇;IF 51.598)、Eur Heart J(IF 35.855)、Ann Rheum Dis(2篇;IF 27.973)、Br J Sports Med、Nat Commun、Arthritis Rheumatol(2篇)、Int J Surg、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EbioMedicine、Acta Biomater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55篇,總IF 1551.671,其中原創論著單篇最高IF 157.335。主編中華醫學會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5部,研究成果35次寫入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美國風濕病學會、法國風濕病學會、德國疼痛學會等國際國內權威學術組織臨床指南。獲國家專利授權56項。擔任BMJ和Arthritis Rheumatol等58家SCI期刊審稿人。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各1項。
曾超教授為外科學(骨科)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后,骨科醫生、特聘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芙蓉學者青年學者。近5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AMA、Eur Heart J、ARD等發表SCI論文20篇,總IF 401.599,篇均IF 20.080。論文被New Engl J Med、Lancet、JAMA、BMJ等引用3400余次,H指數32。兼任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關節炎學組委員兼秘書、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膝關節學組委員、中國青年科協生物與醫藥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編委等。
團隊誠邀“肌少癥”、“骨關節炎”、“生物信息”和“疼痛”領域PI和博士后加盟(lei_guanghua@csu.edu.cn)。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sm.13037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訂閱號
官方微信服務號
官方抖音